中国6100万留守儿童心理贫瘠的“孤儿”

[复制链接]
查看1652 | 回复0 | 2021-5-18 10: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妈网特稿】中国留守儿童超过6100万,他们的生存状况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不仅常常受到意外伤害,自身的心理状况也堪忧。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处境更为“悲惨”的群体,那就是独居的留守儿童,他们是一种“事实孤儿”,超过205万,问题可能更为严重。而他们之外,还有一个未被关注的群体那就是“城市留守儿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父母因工作长时间不在家中或彼此相处时间非常少,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在变得贫瘠……对于所有不同处境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许孩子不懂得奢求什么,父母的爱和陪伴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约有921万孩子一年都见不到父母一次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指出,在参与调查的1054名留守儿童中,有11.1%的学生与父母每月见面3~4次,32.7%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5次以上,11.7%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3~4次,29.4%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1~2次,15.1%的学生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按照留守儿童总数6100万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小编有话说:调查结论与普遍认为的留守儿童至少在春节能见到爸妈的印象完全不同。他们的“分离焦虑”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严重。即便随着人们的关注,眼下已经有不少农村留守儿童随父母一同进入城市,可他们只不过留守地从熟悉的农村老家换成了陌生城市的城郊接合部,从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继续“留守”。而城市留守儿童陪伴他们的更多是不断更新的电子产品、手机、iPad以及更多早出晚归出差加班的父母。能见到自己的爸妈,或许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奢侈品。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普遍非常差

如果保证不了每3个月见一次,孩子对于现在生存状况的焦虑及‘烦乱度’会陡然提升。而只要保持每周跟孩子一到两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会有明显下降。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了孩子在“留守”中的心理状态,对于现状的焦虑让他们烦乱,对于未来的焦虑让他们迷茫。尤其是独居儿童,这个庞大群体对于心理咨询的普遍性刚需得不到满足,随时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小编有话说:城市留守儿童他们虽然用着最新款的手机,有数目不菲的零花钱,上最贵的补习班,但他们和那些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一样,很少见到自己的父母,孩子会从父母陪伴的时间来判定自己是否被爱、被重视,这会直接影响到小孩是否有安全感。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的缺席,导致主要出现亲子沟通少、教育管理时间少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城市留守孩子总体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较叛逆和孤僻,学习和人生观总体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消极和颓废,这都是因为留守学生缺乏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注造成的不良心理。  

请把妈妈留给孩子“母亲”对留守儿童情绪影响更明显

在“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女性儿童比男性儿童多出约5个百分点,并且不存在地区差异,即在4个不同地区的该类留守儿童中,都是女性儿童多于男性儿童。这说明,在女性儿童的家庭中,母亲外出的可能性较高。一个解释是,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习俗。在母亲所生孩子为女性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及其他各方面的压力,并导致其外出打工,甚至与孩子的父亲离婚而离开家庭的情况。

与父亲外出相比,母亲外出对儿童烦乱度、迷茫度的影响更大。据分析,一方面因为是母亲在为小学阶段儿童提供稳定可靠的生存条件、增进对未来的信心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母亲外出往往伴随着父母离异,而这一事实对儿童的生存条件和未来希望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其烦乱度和迷茫度的加剧、愉悦度的减少。



小编有话说:不得不说,这一点在城市留守儿童中也并未有改善,因为这些孩子的妈妈更多是职业女性,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令她们承担着和男性一样的工作任务,熬夜、加班、出差……她们对于照顾孩子也是力不从心。而孩子就只能从小跟着祖辈生活,对于妈妈,是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状态。专家呼吁:把妈妈留给孩子吧!这也是所有孩子的呼吁。

也许“留守”的现状无法避免,但状态可以改变。相信每个疼爱孩子的父母,都可以用心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不让他们成为无助的“独居儿童”和孤独的城市“留守儿童”。一群“心灵孤儿”面临的灰色童年和成长迷途,原本就是成人世界制造的迷雾,所谓关爱,不仅是需要口头的呼吁而已。 关注【妈妈网】微信可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妈妈网】or【mama_cn】即可。



(责任编辑:zxw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