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CDMO的繁荣和隐忧

[复制链接]
查看262 | 回复0 | 2022-6-5 16: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大家看到的都是大兴土木,建厂买设备招人,行业一片繁荣,好不热闹。都不禁在问,产能是不是过剩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似乎并不容易,所以就尝试探讨一下。

  首先,大家都可以肯定的是全部40多家CDMO企业都可以承接IND申报项目,除开药明生物2019年报公布有121个IND项目之外,如果按其他每家平均每年可以承接4个项目的话,那么总体产能就是每年约300个IND项目。那实际情况如何呢?利用医药魔方PharmaGo检索2019年8月至今CDE承接的国产生物药IND申报约180个项目,里面还包括了申请人自有设施,以及疫苗产品。因此,可以说IND申报的产能是过剩的。

  同样的,多数CDMO公司都有2000L反应器,鉴于创新药研发的淘汰和迟滞,进入II期临床试验明显缩水,因此这部分产能也是处于过剩状态的。然而,进入临床试验后期,以及准备商业化生产,尤其是上市后销售放量,就可能会出现不够用了。其实,2000L规模在国际上也就是中试水平而已。

  此外,不仅是生物类似药面临降价压力,即使是创新药也是如此。我国的PD-1/PD-L1市场竞争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进口国产已经有8家上市,另外誉衡和嘉和也已经申请上市,明年10家竞争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从价格上来说,即使是进口产品在我国也都是处于洼地,未来也将要面临价格竞争。而使用2000L一次性反应器,从规模和成本上都会遇到降价瓶颈,反观进口产品依然保持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说,我国的商业化生产规模是不足的,而这种不足不应该用更多2000L一次性反应器填补,而是应该选择万升以上不锈钢反应器。欣喜地看到,国内信达生物、鼎康生物以及碧博生物都在规划建设。

  随着新一代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逐渐开启商业化,套用一句苹果的广告词,让单位发酵规模bigger than big, 增加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也许比一个又一个中试规模重复迭加实现的虚胖产能更加利国利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33

主题

5834

帖子

-1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