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与赵建忠:共话《红楼梦》电视剧音乐(附13首高清原声插曲)

[复制链接]
查看229 | 回复0 | 2022-6-10 17: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欧阳宝玉


  我为《红楼梦》电视剧谱曲
  王立平
  从事音乐教育的父亲影响了自己终生的专业选择,我 13 岁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982年,我创作出《太阳岛上》《驼铃》《牧羊曲》《大海呀故乡》等作品,但真正改变了我后半生的,还是加盟 1987 年版《红楼梦》电视剧。某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音乐编辑王芝芙约我在王府井华侨饭店与《红楼梦》电视剧导演、编剧及红学家们见面,讨论《红楼梦》音乐创作方面的话题,实际是对我谱曲的专业考察。
  考察后进入了创作阶段,我真正体会到了难度。当我要下笔写音乐的时候才发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以至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竟没有写出一个音符。我真羡慕编剧构思剧本、美工布景道具,那些《红楼梦》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而我在谱曲时就有种“无中生有”的焦虑。由于谱曲工作量很大,王扶林导演建议先将《红楼梦》电视剧的主题曲写出,虽然确定了曹雪芹诗词作为电视剧中歌词,但选择哪首做主题曲却费尽踌躇。经过反复品读原著,感觉从创作角度而言,《枉凝眉》这支曲一唱三叹,便于传唱,我就提出了先为《枉凝眉》谱曲的建议,后来得到导演、编剧及红学家们的一致认同。1984年,我将写出的《序曲》和《枉凝眉》交到剧组。《序曲》用古筝开头,再带出琵琶、扬琴、二胡等。乐器汇集的回响声,造成了空、灵、奇、幻之感。剧组马上录制成磁带,在演员的学习班上播放。经过4年半的创作,终于完成了《红楼梦》13首的谱曲及所有背景音乐。
  我一直希望将《红楼梦》的文本变成音乐语言。记得初中读曹雪芹这部作品时,觉得太琐碎,因此对其了无兴味,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挫折、磨难后,再回过头来读《红楼梦》,才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越读越爱读,于是为《红楼梦》谱曲久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如果说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以“情节”取胜的话,那么《红楼梦》则是以“情”取胜。这就要求根据曹雪芹原著拍摄的电视剧不能过于注重表现故事的情节,而是要着力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剧中的音乐应该成为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如我谱曲时间最长的《葬花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实际是林黛玉的“天问”,她是将人生命运看得最透的,所以情感上也是最痛苦的。
  常遇到听众问: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才算经典?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在社会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民众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和评价。经典是经过检验而被社会公认的。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拍摄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所有演职员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红楼梦》今后肯定还会还会重拍,希望每次都会比前人有所进步。
  ·聚红厅谭红·


  从《红楼梦》看文学与音乐的融合
  赵建忠
  《红楼梦》既然被称作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音乐内容自然不可或缺,而且这方面的的描写不同流俗。广义上讲,曲就是音乐,所谓“乐曲”。开篇一曲《好了歌》,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患者必看:白点癫风医得好吗?五花八门的光疗白斑患者如何正确选择https://gypf.fynews.net/bdfzl/375.html
  第5回的十二支《红楼梦曲》,是太虚幻境后宫舞女奉警幻之命“轻敲板,款按银筝”唱给贾宝玉听的,对了解金陵十二钗结局及小说情节发展走向提供了重要线索。第23回描写林黛玉经过梨香院时,听到了“笛韵悠扬,歌声宛转”的《牡丹亭》 曲词,触动了其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感,遂浮想联翩,《红楼梦》利用音乐和曲词将林黛玉复杂的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第 76 回描写“湘黛联诗”的同时,融合了“品笛”场景,凹晶馆的清冷和笛音的凄凉乐彼此映衬,收到了绝妙的艺术效果。林黛玉的脱俗绝尘,不仅表露于诗才,同时与她的论琴又互为表里。第80回后的主体虽属续书,但其中的音乐描写仍值得重视,如第86回描写的“寄闲情淑女解琴书”,林黛玉谈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在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平和,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琴理与明代杨表正《琴谱合璧大全》中所谓“十四宜谈”暗合,古琴演奏重视与自然山水的契合及同知音共赏的环境。第87回,林黛玉于潇湘馆内低吟琴曲,突作变徵之声,正是其命运的写照。《红楼梦》 对前代描写音乐文字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文学与音乐的交融在我国源远流长,从现有文献可知,“乐教”是伴随着周代礼乐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即史家艳称的周公“制礼作乐”。相对“巫觋文化”的神秘与迷信色彩而言,“礼乐文化”的建构注入了人文精神,因而具有历史进步意义。那时音乐与文学的创作已密不可分,“乐教”之“乐”就不仅包括器乐、声乐,也包括诗歌、舞蹈,《诗经》流传的开始阶段形态就是“诗”“歌”“舞”三位一体。春秋时期面临着“礼崩乐坏”,但“礼乐文化”的惯性使得音乐与文学的教育一直延续下来,如孔子除了以文学的“诗”教育弟子外,教材中还包括音乐方面的“乐”。《韶》是殷商留下来的乐舞,孔子到齐国听到《韶》乐后震撼不已,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文学与音乐的融合形态还有读者熟悉的“汉乐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到了唐宋两代,诗词创作与音乐的联就更加紧密,所谓“倚声填词”,元曲及明清传奇的唱词本身就是文学与音乐的融合形态。
  需要指出的是,《红楼梦》中的音乐既不是流行民歌,又有别于传统戏曲,有独特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尽管曹雪芹留下的这部残缺作品没有一个音符,但作曲家王立平打造出了属于《红楼梦》的“音乐方言”,他认为,“情”是电视剧《红楼梦》音乐的基调,而《枉凝眉》曲勾勒了宝黛爱情主线,可入乐且便于传唱,于是首先为其谱曲,后来又陆续完成了13首的谱曲及所有背景音乐。音乐创作的成功,是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获得好评的一个重要因素。
  注:原文刊于2022年6月9日“中老年时报副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

主题

44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